
1、杨舒予在国家队的表现如何
2、中国女篮新老交替的进展如何
3、宫鲁鸣的“三不带”原则具体是什么
中国女篮近期因后卫线的大规模换血引发广泛争议,主教练宫鲁鸣弃用王思雨、杨力维等老将,转而启用李缘、杨舒予等年轻球员的决策,暴露出战术适配性和经验缺失的隐患25。以下是关键争议点分析:
一、老将离队与阵容断层
- 核心后卫集体缺席:王思雨、杨力维等30岁左右的老将未被征召,导致后卫线仅剩李缘(25岁)和杨舒予(23岁)等缺乏国际大赛经验的球员26。亚洲杯期间,王思雨替补登场曾贡献9分8助攻,而李缘在关键战中多次得分挂零,凸显经验差距。
- 战术执行风险:宫鲁鸣坚持的“双塔战术”(韩旭+张子宇)依赖后卫精准传球,但年轻球员在高强度防守下失误频发,如李缘对阵日本时4次传球失误直接导致崩盘。
二、新人表现与教练争议
- 杨舒予的定位矛盾:作为00后新星,杨舒予的快攻能力被肯定,但持球稳定性不足,且被要求同时承担2、3号位摇摆角色,与老将王思雨的全面性形成对比。
- 宫鲁鸣的“三不带”原则:其选人标准(如“无三分的中锋、无防守的后卫”)被质疑过于理想化,实际比赛中外线命中率仅34.5%,关键战屡现哑火。
三、长期规划与短期阵痛
- 2028奥运目标:宫鲁鸣明确以年轻化备战洛杉矶奥运会,但亚洲杯铜牌和热身赛的失利表明,新老交替的阵痛可能影响短期成绩。
- 球迷与专家分歧:部分支持者认为换血是必要改革,反对者则批评此举“自毁长城”,尤其李梦等持球强攻手的缺席削弱了关键球能力。
四、潜在解决方案
- 经验与活力平衡:建议保留1-2名老将(如王思雨)作为战术支点,同时给予田媛媛等新人更多实战机会。
- 战术调整:需减少对双塔的过度依赖,加强外线投射训练,以应对现代篮球的速度要求。
目前,宫鲁鸣的换血策略仍处于高风险阶段,后续世预赛和奥运资格赛的表现将直接决定其成败。
【来源:114体育】